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信息动态

学校专题研讨智慧农业专业改革方案

发布时间:2022-04-25作者:吕叙杰审核:李大鹏编辑:张贵礼 张思奇浏览次数:

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网讯(通讯员 吕叙杰)4月21日上午,学校在行政楼五楼会议室召开会议,专题研讨智慧农业专业改革方案。校党委书记高翅,校长李召虎,副校长青平、严建兵,相关职能部门、相关学院(部)主要负责人及部分教师代表参会。青平主持会议。

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常务副院长、教务处处长李大鹏围绕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制学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介绍了智慧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思路和举措,并对智慧农业书院的建设目标、培养方案、组织管理等进行了说明。参会代表围绕五育融通、学制学分设置、课程体系优化、全球胜任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产教协同育人、本研贯通教育及学生选择自由度等方面展开研讨,并就如何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青平谈到,此版改革方案经过多轮研讨,体现出六个特点:一是夯实基础知识底盘,二是增强通识教育,三是强化农理工学科交叉,四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五是探索生源竞争分流机制,六是加强耕读教育。他要求,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会同相关学院和部门要充分吸收参会老师的意见和建议,重点围绕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优化课程体系、完善交叉培养机制、增加学生选择自由度等四个方面进一步优化方案。

严建兵认为,此次培养模式改革以国家对智慧农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本硕博贯通培养,课程群的设计思路突破了传统课程体系的束缚,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他建议,要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宣传,强化本研贯通培养一体化设计,探索导师制高效运行机制,加强学生个性化指导,利用科研和产业资源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设置更多开放性课程模块,给予学生更多个性化选择。

李召虎指出,高等农业教育要面向世界农业发展前沿、面向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战略需求。智慧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新农科专业建设提供了范式参考,需要全校各单位勠力同心办好智慧农业专业,以此次培养模式改革为契机,引领学校涉农专业的全面改造升级。

李召虎指出,智慧农业专业人才需要厚实的数理化、信息科学和工程科技知识基础。要以课程模块化和选课个性化为主要特点,打破整班建制选课和本研跨学段选课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千万种选课组合方案,真正实现“一生一案”。

李召虎强调,要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完善高阶课程设计,继续优化本硕贯通课程科学设置;要进一步完善课程模块的系统性和衔接性,发挥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质效;要建立绩效激励机制和教师荣誉体系,让更多教师自觉投入到智慧农业的专业改革中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敢于突破,让智慧农业书院更具开放性和创新性,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到书院学习。

高翅肯定了此次智慧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研讨会成果。他指出,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是全国首个开设智慧农业专业的高校,我们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办专业,将智慧农业专业建为农林院校乃至全国的一流标杆专业。

高翅强调,要办好智慧农业专业,要在“通”上下功夫。一要实现本研贯通,在本科阶段培养好学生的学术志趣,科学设置本-硕-博贯通的培养机制。二要融合通专,通识教育让思想更自由、让心灵更包容,构建通专融合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自我发展。三要中外融通,要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拓展优质国际课程和海外实践教育资源,加强跨文化能力和全球视野培养。四是通达未来,智慧农业就是未来各个农科专业的缩影,智慧农业专业人才要能够引领未来农业的发展。

高翅指出,智慧农业书院的建设融合借鉴了中国传统书院和国外高校住宿学院的双重模式,通过全程导师制、完全学分制、自由选课制等创新举措,为学生提供求真、崇善、尚美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去探索未知领域,构建自己的意义世界。

高翅就智慧农业专业改革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和研究生院要贯通工作机制,联合相关学院进一步完善改革方案,要有办好一流专业的志气、底气、骨气和豪气。二是要有系统思维,大胆创新举措,促进五育融通;坚持问题导向,整合教学资源,科学降低学时学分,提升课程挑战度和学习深度;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任课教师和专业方向,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成长空间。三是构建育人文化场域,为学生提供更人文、更开放、更自在的学习成长环境,培育一流大学教育文化,引导教师深耕育人一线、精耕育人之道,做到“致广大而尽精微”。

信息动态

News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邮编:430070 CopyRight © 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 - 威尼斯集团网站官网 版权所有

电话:027-87282009,传真:027-87280707

鄂ICP备1301341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08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