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会会场
副校长青平主持会议
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副院长李大鹏发言
研究生院副院长镇志勇发言
7月8日下午,学校专门召开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交流心得、分享体会,强化认知、厘清理念,自我剖析、建言献策,总结过去、谋划未来。
校领导高翅、李召虎、青平、杨少波与1200余名线上线下教师共同参与到这场课程思政的研讨交流中来。
“两院”汇报:晒出课程思政“成绩单”
推进会上,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研究生院分别汇报了本科与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已开展的工作和阶段性成效。
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副院长李大鹏介绍到,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到2025年,‘以本为本’深入人心,‘四个回归’蔚然成风,‘三全育人’氛围浓郁,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2018年以来,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从设立教改专项、建设示范课程、加强培训研讨、构建考评体系、坚持督导制度、开展主题宣传等多个维度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截止目前,学校先后立项230门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组织了53门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开展了80余场专题培训与研讨,参与教师2500余人次。通过各类教学评选、竞赛,遴选出了一批政治素养过硬、育人本领高超的优秀教师,通过讲述教师育人故事,开展“青春告白祖国“等育人文化活动,营造了“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皆育人”的浓厚氛围。
研究生院副院长镇志勇针对研究生群体心理趋于成熟等特点,剖析了课程思政对于研究生专业价值的认知、学科伦理与操守的养成,将个人发展融入学科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追求之重要性。他说,近年来研究生院通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联动机制,鼓励思政课教师从研究生的学科与专业中探寻对接思政课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支撑点,形成桥梁效应,拓展思政课的教学领域。同时,推动学院针对各自的学科优势,开展学科间联动协同,基于专业价值和职业素养开展“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强化在教学和实践的各个环节深度融入思政,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教育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
集中问诊:找准课程思政的“症结”
课程思政在校园“生根发芽”的同时也发现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推进会上,学校领导和“两院”负责人“望闻问切”,为课程思政“问诊把脉”“开方抓药”。
会议主持人、副校长青平指出,要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我们才仅仅是“打开了门”,要进到“门”里去,摸清楚课程思政建设的“门道”,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必须要紧紧抠住“解决信仰问题、解决高尚情操问题、解决师生安身立命问题”不放松。
在谈到当前课程思政仍存在的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把握不准、探索实践“无力”、评价考核不完善等问题时,李大鹏提出,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将进一步倾听各方意见,从综合、实践、创造的“大工程观”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以教师人格资源、学校及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教材背景资源、专业名人资源、课堂情境资源等为基础,以基层教学组织及任课教师为主体充分研讨,结合专业特点,形成具有华农校本特色的本科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范式。学校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促进跨学科、跨学院教师间的课程资源共享与合作,有效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双一流”建设检测与成效评价、学科评估、本科教学评估、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专业认证等的重要内容。
镇志勇谈到,目前研究生教育教学中同样存在“上热下冷”融入不深、认识不全不到位等问题,研究生院针对这些问题,在最新修订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导性意见,提出了开设《科学哲学》等多门素养类课程的目标,建设一批彰显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工匠精神、弘扬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形成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的融合。
学院代表、植科院副院长罗朝喜教授发言
教师党支部代表、风景园林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张斌教授发言
教师代表姚家玲教授发言
校长李召虎讲话(记者 川竹 摄)
学院献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把课程思政推向纵深,需要建立校院两级育人体系,发挥学院主体作用,形成育人“合力”。对此,学院有自己的探索与实践。
理学院副院长沈婧芳副教授在介绍了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做法。她说,数理化课程作为全校人才培养的第一道关、新生对教学的第一印象、学生入校的第一堂基础课,是实现思政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理学院较早建设了教学创新研究中心和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依托两个中心,学院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激活各类基层教学组织,通过“开小妙方、找小切口、讲小故事”的方式,实现了课程思政的“合作无间、踏雪无痕、润物无声”。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罗朝喜教授从“同”:认识上统一同向、“厚”:基础上得天独厚、“新”:内容上因势而新、“深”:教授上深入浅出等四个方面对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作了阶段性总结。他提出,培育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课程思政,植科院是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试点单位,又是学校首批接受教育部三级认证的单位,理应在课程思政建设上当好“先锋”。
党建赋能:让课程插上思政“翅膀”
“党委有规划”“教工党支部有计划”“党员教师有方案”……“党的建设+课程思政”“组织力+教学力”成为大家争相讨论的话题。
园艺林学学院风景园林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张斌教授分享到,专业教师育人责任重大,意识形态斗争任务艰巨,专业教师应秉承“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心”的理念,勤学习、辩是非、强信念、行使命,这样才能做到“全育人”。他介绍了风景园林课程专业在党支部带动下构建的“情•境育人”培养体系,支部书记发挥“双带头人”作用,党员为主力军实施“八景化育”的经验做法,分享了“习文增艺理解中国绘画艺术”“文心抗疫培植社会情怀”“学生自办构成艺术展”等丰富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张斌谈到,教工党支部要有计划,要抓实政治学习,学理论、学历史、学政策、解形势,增强教师理想信念,同时,要多形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将“课程思政”备课开展到建设工地、红色基地和“三农”大地上。
无独有偶,在谈到党员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示范作用时,沈婧芳也表示,理学院以课程思政串联教书与育人,形成了“一名党员骨干教师示范一门课程思政、一名教授负责一个课程群”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实现了教师全参与、课程全覆盖。罗朝喜也介绍了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工党支部召开课程思政主题党日,统一育人共识的做法。
教师论道:练就思政“萃取”本领
如何抽取专业课的“思政元素”?又如何让这些元素润物无声?老师们在课程思政一线教学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套适合自己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恺教授讲到,要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需讲好几个故事:一是讲好经典故事,打牢根基;二是讲好前沿故事,把握脉搏;三是讲好时代故事,引领潮流;四是讲好生活故事,春风化雨,最后还要讲好华农故事,传承华农精神。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姚家玲教授介绍了她带领课程组成员一起挖掘《植物学》课程中“播撒”真善美“种子”的故事,她说:“植物寄思,传承了精神文化;植物表情,播种了理想信念”,她把植物之美和人格之美、执着之美有机统一于课程设计,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植物学典籍弘扬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通过师生探讨提高学生批判精神;通过野外实习实训引导学生学思结合手脑并用;通过疫情中的温情关怀引导学生敬畏生命,锲而不舍。
信息学院章英副教授介绍了她和课程团队成员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她认为,课程思政,就是要实现专业知识和情感教育的合二为一,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导的“同频共振”。
校长定音: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推进会最后,校长李召虎作总结讲话。他从“怎么看”“怎么办”两个方面为课程思政提要求、“划重点”。
关于“怎么看”,李召虎强调,课程思政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受到了教书育人领域同仁的高度重视,大家都充分认识到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他表示,课程思政工作得到了学校各单位、各任课老师的重视。疫情期间一周内能有750余位老师上线,开设2000多门线上课堂,做到了教学不断线、质量不降,把课程思政贯穿在日常教学中;二是课程思政付诸实际行动,老师们花了大量心血在专业课教学中,各部门对课程建设、思政元素抽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都作了精心谋划;三是课程思政取得了实效和成效,体现在各类调研结果、学生反馈、老师的感悟中。
关于“怎么办”,李召虎要求,一是要持续不断的深化认识,应时代发展而发展,努力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水平,提升课程评价管理服务水平;二是要持续转变育人理念,推动创新思维,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立德、坚持重品、坚持固本、坚持融通、坚持强特,全力优化课程思政方案;三是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三全育人”落到实处,把课程思政沉到每一堂课程中,持续不断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通讯员 孙倩茹 记者 川竹 审核人 肖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