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为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2023年度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要点,决定开展耕读教育类课程、虚拟教研室、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建设等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的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建设内容
(一)耕读教育类课程建设
建设目标:将耕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家国情怀涵育与专业学习相融合,本科教育教学与劳动实践、创新创业相融合,建成“耕读第一课”、乡村振兴案例课程、实验实习数字化课程,不断优化完善学校耕读教育课程体系。
1.耕读第一课
依托校内教学科研基地,面向大一新生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耕读教育,建设“耕读第一课”项目,让大学生了解现代农业发展、体验耕读之美,强化“宏农学 扬国光”的价值追求。
(1)教学内容:充分结合学科优势特点,建设模块化的耕读教育教学项目,每个项目2学时,科学设计手脑并用、理实一体的耕读教育内容,既体现农耕传统,又紧跟现代农业科技与产业前沿,有机融入学校耕读案例故事,创设师生融乐场域。
(2)教学方式方法:以模块化、项目式等形式组织教学,综合采用讲解演示、互动讨论、实践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教学方法的探索创新。
(3)教学团队:组建人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鼓励联合行业、产业和企业的优质育人资源开展共同教学,用躬耕笃行、务实担当的育人品格熏陶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厚植“三农”情怀,传承耕读文化与精神。
(4)开设形式:立项项目在2023年秋季学期内面向学生开设。作为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大一学生根据兴趣选修,项目不计学分。
2.乡村振兴案例课程
(1)教学内容:以学校科研成果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效为教学内容,立足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和问题,讲授科研成果研究背景和推广经验,结合乡村振兴荆楚行、与岗位科学家同行、百校连百县行动等,讲授关键技术攻关、助力农村产业创新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经验和案例,传承校本耕读文化与精神,激发学生强农兴农责任使命和投身乡村振兴干事创业的激情与动力。每门课程设计16学时,每门课程可由多个领域相近或逻辑关系相联的案例组成,每个案例建议4-6学时或根据案例实际确定合理学时。
(2)教学方式方法:采用融合型、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新建微课等在线教学资源,结合课程实际灵活采用线上线下混合、讲座研讨、展示汇报等教学方式。
(3)教学资源: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课程材料,配套录制微课,制作新形态数字化案例。
(4)开设形式:课程以选修课形式开课,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
3.实验实习数字化课程
面向专业核心实验和实习课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实验、实习课程,推动课程教材一体化创新改革。
(1)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全面开展数字化资源的建设。
(2)更新教学目标,支撑培养一流创新创业人才目标,提升学生自主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重构内容体系,增加学科最新前沿知识和行业、产业最新成果,更新教学内容体系,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
(4)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制、融合型、探究式教学,开展以探索和发现为主的教学。
(5)改革考核方式,强化学习过程和创新能力,开展多样化、全过程、形成性考核。
(6)升级教学条件,提升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数字化基础水平,改造升级数字化实践条件。
(7)创新教材建设,加强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配套编写新形态的数字化实验、实习教材。
(二)虚拟教研室建设
1.建设目标:分批分类建成理念先进、功能完备、示范性强的校级虚拟教研室,探索“智能+”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标准、建设路径、运行模式等,实现虚拟教研室的网络化、体系化建设。发挥虚拟教研室的载体力量,加快推进“四新”建设,锻造一批高水平教学团队,培育一批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和质量文化,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建设类型
(1)建设范围:虚拟教研室分为校内、区域性、全国性教研室。鼓励基于校内实体基层教学组织,拓展教学活动场域,跨学校、跨学院组建区域性、全国性的虚拟教研室。
(2)建设内容:重点加强教学研究改革专题类教研室建设。基于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形式与载体,围绕专业综合改革、课程思政教学、教育数字化转型、考核评价改革、教学机制创新、耕读教育实践、教师教学发展等内容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3.建设任务
(1)创新教研形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探索突破时空限制、高效便捷、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结合的教研模式,形成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范式。
(2)加强教学研究。依托虚拟教研室,推动教师加强对专业建设、课程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提升教学研究的意识,凝练和推广研究成果。
(3)共建优质资源。虚拟教研室成员在充分研究交流的基础上,协同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知识图谱、教学视频、电子课件、习题试题、教学案例、实验项目、实训项目、数据集等教学资源,形成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库。
(4)开展教师培训。组织开展常态化教师培训,发挥国家级与省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成熟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实施方案,促进一线教师教学发展。
4.推荐条件
(1)教研室负责人应由教学名师、省级及以上一流专业负责人、一流课程负责人等高水平教师担任。
(2)教研室成员原则上不少于10人,具有相对稳定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和实践团队。以建设全国性虚拟教研室为目标的的必须有中西部高校教师参与。
(3)虚拟教研室已有跨学院教学研究与实践基础。
(4)所在单位能够为虚拟教研室运行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相关参与单位能够协同合作。
(三)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建设
1.建设目标
(1)健全校院两级学生发展指导机构。各学院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落实责任领导与责任工作人员,组建指导团队,统筹院内外育人资源,定期开展学生发展指导活动。
(2)建设特色品牌项目。立足学院学科专业特色与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建设特色品牌项目,以本院学生为主,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比如外国语学院可结合全球胜任力提升开展专题项目,文法学院可结合国学文化、法律思维等开展相应项目等。
2.建设任务
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重点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学习生活适应,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全球胜任力等重点,项目式开展学院学生发展指导。
二、立项程序
(一)申报
教师和学院(部)填写相应的建设申报表,经单位审核后提交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
1.耕读教育类课程建设申报表(附件1-3)纸质版交至学生综合服务楼405,电子版发至shijianke@mail.hzau.edu.cn。“耕读第一课”建设申报表于8月10日前提交,于8月30日前做好开课准备工作,并制作不超过2分钟的课程简介视频;乡村振兴案例课程和实验实习数字化课程于9月28日前提交。
联系人:吴晓斌 联系方式:87285075
2.虚拟教研室建设申报表(附件4),于9月28日前提交至学生综合服务楼427,电子版发送至liyongxi@mail.hzau.edu.cn。
联系人:孙倩茹 联系方式:87286116
3.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建设申报表(附件5),于9月28日前提交至学生综合服务楼115,电子版发送至xjk@mail.hazu.edu.cn。
联系人:张瑞雪 联系方式:87282023
(二)评审
组织专家对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审。
(三)立项
汇总专家组评审意见,择优立项。
三、有关要求
(一)各学院务必高度重视,做好组织动员工作,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特色,深入调研,充分论证,拟定建设方案。
(二)本次拟建设“耕读第一课”10项、乡村振兴案例课程10门、实验实习数字化课程20门、教学研究改革专题类虚拟教研室10个左右、学生发展指导项目10个左右。
(三)耕读教育类课程负责人须为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在职在岗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原则上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虚拟教研室由教研室负责人所在单位推荐。学生发展指导项目可跨学院联合申报。
(四)耕读教育类课程建设周期为一年(耕读第一课除外),课程立项后需在建设期内面向学生开设,建设结束后应能持续开课。课程团队须提前确定好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场地与设备仪器、考核评价方式与内容,共同编写好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案,各学院须做好基地条件建设、拓展校企合作空间,为课程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环境。
(五)耕读教育类课程建设期间,所有数字化课程和课程资源要依托智慧实践教学一体化平台开展教学,课程负责人应组织团队成员定期开展研讨和总结,积极听取学生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将定期检查课程建设情况,组织专家随堂听课。
(六)耕读教育类课程建设完成后,实验实习数字化课程须将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计划、教学视频等材料上传至智慧实践教学一体化平台,乡村振兴案例课程须另外提交教学案例和授课材料。
附件1: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2023年耕读第一课建设申报表
附件2: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2023年乡村振兴案例课程建设申报表
附件3: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2023年实验实习数字化课程建设申报表
附件4: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虚拟教研室建设推荐表
附件5: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建设申报表
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
2023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