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为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面推进新工科与新农科融合发展,对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产科教融合,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16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首批现代产业学院申报与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20〕20号)《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首批现代产业学院申报建设工作的通知》(鄂教高办函[2021]2号)等文件精神,学校决定开展现代产业学院申报与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落实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构建育人共同体,深化产教融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将行业优质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
以助推产业发展为牵引,联合行业、企业等多主体以共建共管共享形式合作办学,建设现代产业学院,聚焦产业创新需求、聚集多方办学主体创新要素和育人资源,创新人才培养、建强优势专业、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产教融合、育人为本、校企协同、引企入教的三早(早进企业、早进产业、早进行业)育人模式,促使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融合,建成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新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实体。
三、建设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以提升学生家国情怀、强农兴农使命、实践创新能力、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与现代产业需求紧密对接。
坚持产业为要。依托优势学科专业,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切实增强人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适应性。
坚持产教融合。将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训实习实践、学生创新创业、企业服务科技创新功能有机结合,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多赢的实体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
坚持创新发展。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学校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双方或多方办学主体作用,加强区域产业、教育、科技资源的统筹和部门之间的协调,推进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资源,探索“校企联合”等多种合作办学模式。
四、建设思路
以“围绕一流专业、融合一流企业、助推一流产业、培育一流人才”为模式,按照“学校主导、学院主体、面向产业、依托企业、试点先行、分批启动”的思路,面向地方支柱产业或战略新兴产业,通过一个学院牵头对接一个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企业参与、覆盖一批学科专业,学校培育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本次计划培育建设5个左右校级现代产业学院,对现代食品产业、现代生物种业、现代养殖业、现代园艺产业、现代生物产业、现代肥料产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领域给予重点支持;以现有校企合作成效显著的基地为基础,校企双方按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要求重新进行体系化设计,完善优化提升、强化优势特色。现代产业学院实行校企“双院长、双挂牌、双场地、双师型”制度。
五、建设任务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产业转型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方式方法、保障机制等。鼓励打破常规对课程体系进行大胆革新,探索构建符合人才培养定位的课程新体系和专业建设新标准。推进“引企入教”,推进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改革和合作式、任务式、项目式、企业实操教学等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协调推进多主体之间开放合作,整合多主体创新要素和资源,凝练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协同育人、专业交叉融合、本研(专业学位研究生)贯通培养,探索订单式培养,推进劳动教育与耕读教育。
(二)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围绕国家和地方重点发展领域,着力推进新工科与新农科、新文科融合发展,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主动调整专业结构,着力打造特色优势专业,推动专业集群式发展。紧密对接产业链,实现多专业交叉复合,支撑同一产业链的若干关联专业快速发展;依据行业和产业发展前沿趋势,推动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新专业,探索本科专业创新发展的建设路径;推进与企业合作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引入行业标准和企业资源积极开展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促进专业认证与创业就业资格协调联动,提高专业建设标准化、国际化水平。
(三)开发校企合作课程
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材编制和课程建设,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加快课程教学内容迭代,关注行业创新链条的动态发展,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产业需求科学对接,建设一批高质量校企合作课程、教材和工程案例集。以行业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为依托,紧密结合产业实际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增加综合型、设计性实践教学比重,把行业企业的真实项目、产品设计等作为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选题来源。依据专业特点,使用真实生产线等环境开展浸润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对产业的认知程度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开展“顶峰体验计划”,围绕科学问题与生产需求,组织学生开展挑战性实践训练,凝练实习项目开展研究性实习。
(四)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基于行业企业的产品、技术和生产流程,创新多主体间的合作模式,构建基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实践教学与实训实习环境。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科技产业园、行业龙头企业等优质资源,构建功能集约、开放共享、高效运行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引进企业研发平台、生产基地,建设一批兼具生产、教学、研发、创新创业功能的校企一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基地。
(五)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依托现代产业学院,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设置灵活的人事制度,建立选聘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业务骨干、优秀技术与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的有效路径。探索实施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产业兼职教师引进、认证与使用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共建一批教师企业实践岗位,开展师资交流、研讨、培训等业务,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成“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开展校企导师联合授课、联合指导,推进教师激励制度探索,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六)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
校企整合双方资源,建设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发挥学校人才与专业综合性优势,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关键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实现学校知识溢出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应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共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共享研究成果,产出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竞争力。大力推动科教融合,将研究成果及时引入教学过程,促进科研与人才培养积极互动,发挥产学研合作示范影响,提升服务产业能力。
(七)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强化学校、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多元主体协同,形成共建共管的组织架构,探索现代治理模式,建设科学高效、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充分考虑区域、行业、产业特点,结合学校自身禀赋特征,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模式,增强“自我造血”能力,打造学校产教融合的示范区,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六、申报要求
(一)联合办学主体与学院前期合作基础扎实,育人成效突出,原则上有不少于3年的良好合作经历,联合办学企业(单位)不超过5个。联合办学的牵头企业(单位)在地方产业链中居引领地位(或产业集群中居关键地位)。
(二)人才培养专业与地方产业发展契合度高,拟申报的产业学院共建专业点不超过3个,其中至少有1个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三)联合办学的企业(单位)参与的兼职教师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数量不低于产业学院专职教师数量。
(四)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学时不低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时的30%。
(五)教学资源丰富,拟申报学院和联合办学的企业(单位)均能提供相对集中和充足的办学场所、教学平台、技术等资源。联合办学的企业(单位)每年能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持。
(六)现代产业学院以学院为主体申报,鼓励跨学院、跨学科专业整合力量联合申报。
(七)具体申报内容须符合《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16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首批现代产业学院申报与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20〕20号)《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首批现代产业学院申报建设工作的通知》(鄂教高办函[2021]2号)等文件有关规定要求。
七、申报说明
(一)符合申报要求的学院填写《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方案》,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后择优支持建设,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并择机向湖北省教育厅和教育部推荐申报。
(二)请拟申报学院将填写好的《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方案》于2021年10月15日前将纸质版提交至学生综合服务楼427(点子版发至shijianke@mail.hzau.edu.cn)。
联系人:吴晓斌 刘震 联系电话:18986120038,18627728395
附件: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方案
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
2021年9月9日